来源:政府办 日期:2014-03-31 浏览:次
【字体:大中小】
区十七届人大二次
会 议 文 件(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3年12月28日在大连市甘井子区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侯祯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情况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区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甘井子特色发展思路不动摇,坚守科学发展理念不动摇,大力弘扬务实精神,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的新成就。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达到987.6亿元,增长1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60亿元,达到61.6亿元,增长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2.5亿元,增长21%,位居全省同类地区前列。12个街道财政收入过亿元,涉农街道均超5亿元,其中大连湾、红旗、辛寨子街道突破8亿元。
经济发展更趋协调。投资拉动作用明显,重点项目开工135个,开工率75.8%,完成投资60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5%。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2个,实际使用外资9.2亿美元、内资197亿元,分别增长10%和24.2%。工业经济稳步推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口径)717亿元,增长6.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新增商业、商务面积75万平方米。 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8亿元,增长14%。房地产市场保持活力,实现房屋销售面积222万平方米、销售额210亿元,分别增长8.8%和31%。外贸出口企稳向好,完成42亿美元,增长13.5%。要素保障有效到位,挂牌出让土地18宗、143公顷,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
创新能力继续增强。大船海工等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鑫宝生物质能等3家企业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中远船务研发中心上升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美罗药业成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康展机电、中盈电子等企业的9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引进8个海外研发团队,12个项目列入国家引智计划。硅展科技最新推出“可折叠无线充电设备”,摘得国际消费电子展的设计与工程最佳创新奖,并组建无线充电技术标准联盟,打破欧美垄断。全区申请发明专利1688件,授权177件,华锐重工的“双主梁多吊点起重机”项目获国家专利金奖,大橡塑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我区顺利通过全国区市县科技进步考核。
(二)全域开发建设加快
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两城四区”吸纳高端产业能力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放大。高科技项目相继启动,科大聚龙新产品基地、华宇软件研发中心、大连首座专业云计算中心——亿达名气通开工建设,松下大连研究所、日立智慧城市开发中心等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进驻生态科技创新城,泰达慧谷引进呼叫中心、物联网企业30家。总部经济快步发展,国荣物流交易所、泛亚太总部基地完成签约,27家中小企业总部相继入驻中冶商务城。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舒勒锻压机械二期建成投产,首次实现国际最先进锻压机械核心部件的国内制造;中国最大重型石化容器生产基地——一重石化装备基地完成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龙泵油嘴、豪森设备制造三期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规模壮大,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专业化水产品市场——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开业;亿丰国际汽车广场开始招商,将成为大连汽车商业新地标;我区西部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乐都汇购物中心正式营业;国家级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域无疆等知名文化创意企业顺利注册;空港物流园、滨港物流园投入运营;西城智慧谷组团项目有序推进;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生活广场开业,安盛亿合城、霖韵生活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大连体育中心场馆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成使用,成功承接全国性体育赛事和国际性文艺演出活动,成为带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钻石湾商务区建设进展迅速,大橡塑片区改造项目开盘销售,万科、远洋、金地等地产龙头企业的引进,为老城区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8个,完成投资36亿元。重点道路建设成果显著,“两纵两横”道路建成通车,朱棋路立交桥交付使用。生态科技创新城等区域新增、延伸城市公交线路4条,增设站点37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大连湾污水处理厂完成外管线铺设工程,机场新区20万吨自来水加压泵站主体完工,岔鞍村66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生态科技创新城能源管理系统、一卡通、电动汽车充电站(桩)、三网融合、无线网络覆盖等智慧城市示范项目率先运行。
(三)民生质量有效提高
公共财政民生领域支出达到36.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5.2%。集中实施了重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34个,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增长9.5%。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就业服务扎实有效,新开发就业岗位4.5万个,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3.9万人,稳定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8%。区创业者公共实训(孵化)基地投入使用,扶持创业带头人548人,创业就业6369人,“慧创”品牌初步形成。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落实“五七家属工”、小城镇户籍人员参保政策,发放社会保障卡11万张。保障水平持续提高,18.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10%,月人均达到1917元;完成第十四次低保提标工作,发放保障金4406万元。救助力度继续加大,出台困难群体大病救助、困难家庭中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救助方案,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824万元。便民措施得到落实,建成5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35个社区菜店和便民早餐店。住房保障加快推进,新机场回迁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大连北站回迁楼和郭家沟、棋盘新居工程主体完工,500套公租房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周水子小学、营城子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建成,启动3项校建工程,新开办12所公办小区配套幼儿园,区早教中心正式启用。占在校生总量52.3%的4.2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得到同等优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作为“甘井子现象”在全国推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教育部专家组评价我区连续25年新年议教“全国仅有”,教育基本均衡化工作“已经在全国领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验收,区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图书馆复评。双砣子遗址、营城子汉墓群、四平山积石墓和岗上墓地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文化馆创编的舞蹈《蝴蝶兰》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实现辽宁省舞蹈类节目在中国艺术节上零的突破。甘井子体育场升级改造加快,173个社区(村)市民健身路径配套安装到位,区体校以辽宁省县区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婚姻登记处新建项目正式启动。14个街道全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00户贫困老年家庭得到居家养老服务。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区医疗卫生健康中心项目启动,辛寨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完成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政策调标工作,906户困难家庭获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2‰。为352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2467名困难残疾人提供免费体检。双拥共建、民族宗教、侨务、人防、物价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圆满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工作。甘欣、龙江、南山等10个社区达到精品社区标准。为1047名社区工作者统一缴纳“五险一金一费”。成立区、街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和法治区创建工作,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强化社会矛盾源头解决机制,信访秩序持续好转。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到98.9%。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开展校园、消防、边防、交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不断上升。
(四)区域环境明显改善
市容环境持续优化。以迎全运为牵动,全方位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拆除违章建筑2099处、33万平方米,清理广告牌匾4889个,取缔占道经营3.1万处。实施交通干道和重点路街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维修山东路、中华路商业街等14个区域市政道路19万平方米,新建停车泊位1000余个,对57栋楼体立面进行改造,维修弃管楼院、老旧楼院29处,建成周北社区、七星小区、兴民园等11个“一街一景”项目。大连北站南北广场、南关岭区域主要道路纳入市政管理,体育中心区域环卫管理实行市场化作业,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生态科技创新城核心起步区产业楼、泰达慧谷产业园综合楼通过国际最高建筑节能标准——美国利德金级认证。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污染减排工作继续位居全市首位。我区在全国“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中达标。大力实施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全社会投入资金20.8亿元,植树913.9万株,完成绿化面积2.8万亩。新建、升级改造牧城驿湖、金龙寺等6座公园,棠梨湖公园一期、前关体育休闲公园二期、中革仙山公园建成,鞍子山、溪之谷登山路径竣工,大巴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通过市级验收。我区获得“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模范区市县”称号,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五)自身建设更加规范
法治意识不断深化。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全面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开展规范文明执法活动,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依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63件。
服务意识继续提升。实行审批绿色通道制度,成立区长挂牌督办项目推进办公室,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建立生态科技创新城综合行政服务柜台等便捷途径,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年公开政府信息428条。全区30个社会公共区域实现免费无线上网,区政府门户网站蝉联三届“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
自律意识全面加强。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认真排查和解决“四风”问题。大幅压缩“三公”经费,通过实行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办公越野车清理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完成各类审计事项93项,“免疫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严格按照程序,公开招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21人,公推遴选科级干部14人。
各位代表,2013年是甘井子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十二届全运会部分重要赛事在我区举办,为甘井子提供了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宝贵机遇。刻不容缓的体育中心周边动迁和环境整治任务,是对甘井子的一次严峻考验,对干部能力的一次深刻检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甘井子人一直就有面对困难不低头、应对挑战不言败的气魄,从不缺乏迎难而上的干劲和百折不挠的韧劲。有关街道和部门勇于担当、日夜奋战,涉及的企业和居民顾全大局、理解支持,先后动迁企业238家、住宅833户,拆除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工。同时,高标准实施交通干道两侧绿化、景观改造和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体育新城以顺畅的交通和崭新的形象迎接八方来宾。勤于耕耘必有收获。全运会体操预决赛期间,甘井子区组织严密、服务周到、保障有力,赢得了国家体育总局、各参赛代表队、裁判员和媒体记者的高度评价,荣立全运会组织筹办工作集体一等功。体育中心正在成为“美丽大连”又一张亮丽名片,周边环境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必将对北部区域的深度开发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即将过去的一年,甘井子的发展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区委坚强领导、统揽全局、科学决策,为全区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明确了目标;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群策群力,为全区的发展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合力;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全区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创造了新业绩。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直属单位、驻区部队,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工业增速放缓趋势明显,加快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土地整理难度增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客观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全域城市化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干部队伍解决发展难题、破除发展阻力的能力和本领,还要不断提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尽管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我区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具体举措,必将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深化改革中掌握发展主动权、赢得发展新优势。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按照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总体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方面,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进全域开发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谱写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9‰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推动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立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认真落实中央改革总体部署和省市具体改革措施,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主动争取综合配套改革新机制、新内容,健全功能区管理体制,落实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支持政策。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增强财政资金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完善财力事权匹配机制。探索社会融资新方式,扩大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体制。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职能转变要求,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取消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审批事项。稳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提升财政运行透明度。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增强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立规范科学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
(二)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更高质量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投资质量带动转型升级。稳定投资增长,全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249个,总投资3960亿元,年内计划投资620亿元。提高投资绩效,认真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审批绿色通道制度,重点项目年内开工率达到80%。优化投资结构,落实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吸引更多世界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总部基地。加大投资推广力度,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实际使用外资9.5亿美元、内资225亿元。适度控制住宅地产投资规模,扩容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实现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稳定增长。
培育优质增量引领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四个千亿产业集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能级,加快一重石化装备基地、林德扩能、龙泵油嘴和豪森设备制造三期等项目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0%。放大现代服务业聚集效应,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新兴业态的政策支持,促进中华城商业综合体、远洋酒店综合体、西城国宾馆、城堡酒店及文化创意产业区、环嘉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大北国际物流中心及早开工,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城广告创意产业园产业项目集聚。扩大高科技产业竞争优势,推进大连商品交易所同城金融数据中心、银通金融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壮大总部经济发展规模,推动中冶商务城、智云股份、华联中韩商贸产业中心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建设生态科技创新城的研发设计产业园、锦联新经济产业园和甘井子工业园拓展区,探索建立市级科技创新虚拟孵化器,引进中船设计院民船研发基地、工业大学科技园等项目,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创新主体发展,继续投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构筑创新人才高地,高水平培养和高质量引进并举,壮大“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队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研发团队。
(三)坚持产城互动、产城相融,进一步推进全域开发建设
实施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深化产城融合发展。
大力实施全域综合开发。继续推进“两城四区”建设,充分发挥各功能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全域开发迈上新台阶。完善区域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推动区域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老城区建设有效衔接。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城重点产业园区、现代化社区、高端商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知识密集、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业态;以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为主导,努力实现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体量新突破、产业链条再延伸,增创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发展新优势。以多元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智慧谷核心商务项目建设,创建国家5A级景区;继续增加中华路商务区商业面积,积极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抓住大连北站、体育中心运营和大连新机场、城市地铁建设发展机遇,支持体育新城、空港商务区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实体经济项目,形成多点支撑、沿线布局、深度开发新局面。以钻石湾商务区为带动,推动大钢地块、大连港甘井子港区宗地开发建设高起点起步,打造老城区升级改造新高地。
努力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7个,为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和深入推进全域城市化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推进棋南线、渤海大道一期、滨海公路营城子段、河周路一期、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工程(甘井子段)建设。完善全域城市公交系统规划,扩大城市公交覆盖率。建成大连湾污水处理厂、机场新区20万吨自来水加压泵站、由家特勤消防站和于家、前盐、大东沟66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生态科技创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做好区域供水规划,加快前牧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助推城市地铁和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建设。
(四)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扩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努力做到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切实抓好民生保障。积极促进就业,筹集3亿元资金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新开发就业岗位4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提升区职业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功能,努力推动素质就业。加快“慧创”硅谷建设,大力扶持创业式就业。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推进小城镇养老保险和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健全救助政策,提高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居民住房保障建设,继续实施鞍子山、双台沟等5个新居工程,推进新机场回迁区建设,建成大连北站回迁区。继续增加便民服务设施,改造和新建5个标准化农贸市场和一定规模的连锁超市、15个社区菜店(便利店)、20个便民早餐店。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增加公共教育资源,建设12所中小学校,其中大连湾中学、前关小学、前革魅力小学投入使用。增强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回收4所、开办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资金补助等助学项目,让每个孩子都在阳光下幸福成长。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成区文化馆、甘井子体育场升级改造,区少年宫投入使用,新建市民健身中心、大连湾网球中心,创建百个群众文化示范基地(广场)。开工建设区医疗卫生健康中心、大连湾中心医院,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向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关爱行动”,全面落实各项生育政策。建设区老年活动服务中心,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设立30个养老助餐点。完成区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实施256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家居环境改善项目,扶持12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继续做好双拥共建、民族宗教、侨务、人防、物价等工作。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依法做好第九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推行“阳光信访”,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完善社会矛盾综合协调化解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动态预警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努力消除群众饮食用药隐患。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社区警务处置能力,巩固平安稳定的社会局面。
(五)坚持保护环境、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继续加强市容环境整治。保持迎全运环境整治的强劲势头,突出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化改造,切实提升大连门户品质。强化辛寨子、大连湾等街道中心区域环境治理,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筑,推动重点区域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新建南岭人家、兴顺园等12个社区游园,实施七胜园、祥和园、珍珠泉游园等9个“一街一景”项目。实施暖房工程楼体改造242栋,维修破损街巷道路26条。积极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改革创新,争取将红旗、南关岭、辛寨子区域纳入市政环卫管理,扩大专业扫保范围。
全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全社会投入20亿元,建设48个青山生态系统工程项目,植树389万株,绿化面积2万亩。实施明珠路、甘南路等主干路两侧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彩霞游园、椒金山南坡山体公园、郭家沟南山公园和棠梨湖公园二期、前关体育休闲公园三期,增强城区旅游休闲功能。完成森林防火“五位一体”基础工程建设。完成郭家沟生态河一期、金龙寺生态河三期治理工程。加强源头控制,严格减排措施,努力让甘井子天更蓝、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六)坚持依法行政、高效行政,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强化依法行政。坚持政府决策的民意化导向,健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平台,完善群众对政府工作评议制度。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按照合法民主、科学有效、简政放权的原则,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认真落实廉政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内公务接待等各项规定,严格控制 “三公”经费开支,压缩一般性支出,按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大政策执行的审计监督,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保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推行区公共行政服务大厅和网络平台并联审批,压缩时限,优化流程。推进街道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合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有针对性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政府。
各位代表,甘井子大地充满生机活力,甘井子人民满怀憧憬期盼。展望新的征程,我们任重道远;肩负新的使命,我们志当奋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发展自信,提高发展自觉,锐意进取,跨越争先,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创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