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区行政服务中心 来源:区政府督查室 日期:2017-09-19 浏览:次
【字体:大中小】
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掘和保护地区传统文化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甘井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传统文化建设工作,把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扶持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区文联成立了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广泛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弘扬传统民间文艺,推动我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一、关于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发展规划情况
我区结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摸底调查,经统计,我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个,分别是大连老黄酒酿制技艺(省级)、辽南整骨术、萨满轧染技艺、面塑手工技艺、葫芦漆雕技艺、麦秸画手工技艺、虎头鞋手工技艺、单弦牌子曲。您在提案中提出加强我区民间文化艺术发展规划研究,符合当前区委区政府工作规划,目前我区正在组织“十三五”规划编制,我们将积极吸纳提案中好的建议和意见,加强我区民间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传统民间文艺的知名度
我区不断加大民间文艺项目的宣传力度,甘井子区鼓乐大赛、春之鼓舞等活动及邻里一家亲活动均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内容,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非遗项目,让更多的传承人提高申报意识,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为将我区非遗项目向外推广,区政府积极组织现有非遗项目参加省市组织的大项活动,同时在装修改造后的甘井子区文化馆大楼设立了非遗展示大厅,集中展示甘井子区现有的民间文艺项目,提高传统文艺的影响力。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传统民间文艺的生命力
近年来,区政府加大民间文化的投入,在文化事业专项经费中明确用于民间文化保护的投入比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贴,三年内共拨付资金20余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传统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提高传承人运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区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到民间文艺项目的开发,在辛寨子街道筹建“工匠部落”手工艺术基地暨“金阿山大师艺术馆”,引进金大师投资创建一个3000平方米集研发创新、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基地,让大师走入社区、走进讲堂,与百姓近距离交流,提高辖区居民的艺术素养,同时促进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加大青少年参与力度,提高传统民间文艺的传承力
目前,我区已经成功组织了“文化甘井子?繁星耀四季”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百福临门笔会、元宵灯谜秧歌会、百人诵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传统文化大比拼等活动,鼓励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参与到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军中来。同时,利用区图书馆“明珠讲坛”平台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传播正确的婚姻观、育子观、孝道观、邻里观等观念,重温《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不断增强家庭传统文化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和街道综合文化站等资源优势,逐步加大对青少年传统民间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传统民间文艺历史、掌握传统民间文艺技能,使传统民间文艺得到传承与发展。
五、加大传统建筑保护力度,突出传统民间文艺的承载体
为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监管保护力度,区政府责成文体局严格落实文物执法巡查办法,不断加强文物日常管理工作,对我区现有的9处区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坚持每年巡查不少于两次,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文保单位,适时进行专项巡查,不定期对在册的其它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巡视检查。严格落实文物“四有”工作要求,重点完成了对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以及辽代长城“哈斯罕关址”档案的重新编制任务,对其它文物档案资料、保护标识进行了完善和补充,通过现场视频拍摄、拍照等手段留下文物历史资料。针对牧城驿古城墙点多、线长的特点,新增10余个保护标识,避免了历史文物遭受破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与各类文化发展之间的交流合作必然会进一步扩大,我们将以民间文化交流为纽带,抓住机遇,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感谢您对我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够继续关注我区的各项建设与发展,并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